首页
> 要闻动态 > 县区动态

一根毛竹串起绿色产业链

发布日期: 2025-01-28 13:06 来源: 英国威廉希尔公司日报

资溪县被誉为“中国特色竹乡”,毛竹蓄积量超1亿株,是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然而,过去的资溪,竹林收益不高,竹木加工企业也大多处于“小、低、散、弱”的状况。面对丰富的竹林资源,资溪县如何破局,实现绿色产业转型升级?近日,记者走进资溪县一探究竟。

建基地:精耕细作育竹

冬日暖阳下,该县高阜镇石陂村笋竹林复合经营示范基地内,竹林下透着斑驳的光影。

“砍好杂,防止杂灌争夺水肥;施好肥,保障土壤养分供给,促进竹林丰产稳产……”竹林间,一块宣传牌上写明了抚育毛竹的技术要领,这些技术源自该县“三顾茅庐”请来的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竹林培育首席专家顾小平。

顾小平介绍,毛竹是“以竹代塑”的重要原材料,资溪拥有丰富的竹类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毛竹生长周期短,只要抚育得当,就能实现隔年连续采伐。然而,由于农村人口外出就业,许多小而分散的竹林缺乏有效管理,导致竹林资源浪费严重、效益低下。

为破解这一难题,该县实施竹林地资源保护培育工程,推广笋材两用竹等优势品种,采取托管、流转等方式,对现有竹林地实施统一补植、管护、采伐服务。目前,该县已建成现代竹产业基地2个,累计发展竹林资源55万亩,真正实现了“把山当田耕,把竹当菜种”。

“以前,竹农只能每隔4年采伐一次毛竹。现在通过抚育技术改造,可以隔年采伐毛竹,竹林资源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石陂村党支部书记曾坤山感慨地说,以笋竹两用林为例,灌溉、施肥等基础投入为每亩2200元,而产出的冬笋、春笋和毛竹,每亩年收入可达5000元,竹林效益得到了有效提升。

此外,该县探索出了菌笋复合经营模式,依托竹林地丰富优势,在竹林中套养蜜蜂、种植中草药等,推广林下放养、种养模式。截至目前,全县林下种植面积超9万亩,种植灵芝2.8万亩,林下养蜂近1万箱,绿色产业正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兴起。

精加工:“吃干榨尽”用竹

截材、开片、粗刨、碳化……在位于资溪县竹科技产业园内的江西未家竹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根根毛竹经加工后成为一块块竹制板材。“竹蔸可以加工成艺术品,竹竿可加工成竹制板材,竹梢与竹枝可加工成牙签,竹屑等竹下脚料可以加工成竹炭,每根毛竹都被‘吃干榨尽’了。”该公司副总经理郑耀武介绍道。

一根毛竹的“全竹利用”,得益于该县高位谋划竹产业全产业链布局。该县投资20亿元打造了全省首个竹科技产业园,聚焦毛竹加工产业链,不断补链、延链、强链,引进双枪、竺尚、庄驰、拓竹等10余家国内知名竹加工龙头企业,加速笋食品系列产品和竹产品的工业化研发及生产,推动从“全竹利用”向“全竹应用”转变。

为何全国众多毛竹加工产业的头部企业纷纷来资溪投资?郑耀武给出了答案:“除了毛竹资源丰富、产业链较齐全外,关键是在这里投资兴业很安心。”该县对园区企业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并运用信贷、担保、贴息等为园区缺少资金的企业解难题。竹制品出口欧盟,需要办理碳足迹证书,当地政府提供上门代办服务,让企业感到很贴心。

一根毛竹,20年前只能为村民换来一杯酒水钱,如今却能点竹成“金”,支撑起资溪县域经济百亿产业梦。《资溪县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确保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5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0亿元),力争突破100亿元。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资溪正以翠竹书写绿色产业链的新篇章。


查看更多评论
用户名是否匿名 验证码看不清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