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归档专题 > 开展“五型”政府建设 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 工作简报

“五型”政府建设工作简报第7期(总第94期)

发布日期: 2023-04-10 14:52 来源: 市政府办

厚植科技人才沃土  构筑科技创新高地

——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坚持以一流平台集聚一流人才助推

科技赋能跑出“加速度”

 

近年来,英国威廉希尔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搭建人才事业平台,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全力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

一、搭建平台创新载体,打造引才“强磁场”,提升聚智创新“吸引力”。一是组建平台聚人才。2022年,举行校地、校企、校校合作项目集中云签约活动,共签约校地合作26项、校企合作32项、校校合作3项,吸引了200余名专家学者来抚对接项目、成果转化、人才交流;成功承办了大院大所进江西英国威廉希尔公司专场对接活动,落地了英国威廉希尔公司联合创新中心、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市数字经济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平台;集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谢联辉等6位国内外院士以及大院大所、知名企业专家代表共同为英国威廉希尔公司把脉问诊、建言献策;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等大院大所和高校的161位博士与109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实现了人才与企业的成功“牵手联姻”。二是凝练需求引人才。在全省率先推行“揭榜挂帅”的基础上,紧紧围绕“2+4”主导产业和县(区)“1首位+1主导”产业,坚持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在市、县(区)两级全面推行“揭榜挂帅”,探索国资挂榜新模式,试行“揭榜险”等新举措,全市51项“揭榜挂帅”项目线上线下集中签约,项目总研发投入资金达3.5亿元,吸引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等大院大所和高校的51个团队400余名科技人才来抚科技攻关。三是争取项目留人才。2022年以来,组织推荐31人申报国家人才计划,18名科技创新类人才入选省“双千计划”,可获得省级人才扶持资金1000万元左右,同比增长260%和400%,创历史新高;1人入选省高层次和急需紧缺海外人才引进计划。继续实施市级青年科技领军人才项目,支持5名青年科技人才每人2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鼓励青年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学研究。10项科技成果获年度省级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76人获得表彰。

二、优化实施科技计划,搭建育才“大舞台”,激活科研人员“向心力”。一是乡村振兴育人才。积极组织370名科技特派员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开展科技助农活动,先后对接服务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协会等机构110余家,服务农民1.5万余人次,帮助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问题150余个,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20余项,科技特派员已成为科技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二是技术培训育人才。组织开展两期科技特派员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班,培训210余名科技特派员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农村技术带头人和农业产业乡土企业家。组织开展了江西省第八期初级技术经纪人(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培训班,对110余名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相关的人员进行了业务知识培训,帮助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业素养。三是企业发展育人才。2022年依托科技型企业新增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个,市级星创天地9家、市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基地13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2家、市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8家。

三、提供高效全面服务,营造留才“好生态”,营造创新创业“聚合力”。一是落实工作要求,为人才工作提供强力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国家、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制定《关于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打造新时代“才子之乡”人才高地的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落实举措和《关于落实2022年全市人才工作要点的工作方案》,积极为科技人才工作想方法,出举措。二是推进政策制定,为人才引育提供顶层设计。启动并扎实推进《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市促进科技创新若干规定》的立法,进一步强化全市科技创新能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效促进全市科技创新发展。参与制定全市一揽子人才政策,编写《科技成果认定操作细则》(试行),参与人才政策“五进”宣讲活动,圆满配合完成全市首批D类以上人才线下认定工作。三是积极强化宣传,为人才工作创造正面环境。省科技厅主要领导就《2022江西智库峰会暨国家级大院大所产业技术及高端人才进江西英国威廉希尔公司专场对接活动专报》进行批示;《科技日报》刊发了英国威廉希尔公司科技特派员典型经验稿件1篇,实现零突破;中国科技网、中国高新网刊发原创稿件10余篇,《江西科技》刊发原创稿件20余篇,为人才来抚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氛围。

 

 

南城县紧扣数字经济“三条主线”

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南城县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紧扣“数字化基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三条主线,坚定不移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政策引领,筑牢数字化基建“压舱石”。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出台《南城县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南城县发展数字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及工作职责》等一系列产业扶持纲领性政策文件;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破题之举,编制《南城县电子信息产业规划》,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引领,进一步坚定发展数字经济的信心和决心。二是注重人才培育。加快本土数字化人才培育,举办专题讲座、人才培训、数字经济大讲堂10余次,提升各级干部数字经济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依托东华理工大学南城研究院科研优势,邀请中国信通院江西研究院专家进行专题授课,构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动的人才需求对接和定向培养模式,满足数字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三是完善数字基建。有序推进5G和千兆光网建设,累计开通基站达650个,实现城乡重点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5G用户突破8.4549万户;新建千兆精品小区11处,千兆宽带用户1.6万户,千兆PON端口占比达35%以上,全网具备千兆宽带接入能力。

二、赛道赶超,驶入数字产业化“快车道”。一是聚力招商引资。先后引进鼎华芯泰(IC载板、陶瓷基板项目),锐凯科技(芯片封测项目),星驰科技(短焦投影智能显示项目)、国凌电子等数字企业,“板芯屏”现代电子信息产业体系正加速构建。近年来,南城县已引进数字经济相关企业19家,项目总投资142.5亿元。二是打造产业集群。深耕以联益电子为引领的电子电路赛道、以恒必达为引领的虚拟现实赛道,为联益电子提供3000万元的供应链金融支持、2亿元融资担保,为恒必达VR/AR产业园做好要素保障服务,新建4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着力打造高端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三是加强交流合作。重点围绕制造业数字化领域,先后与英国威廉希尔公司电信、移动、联通三家运营商签订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提升数字信息化应用水平。积极推广“智慧中药房”模式,已与市内外7家中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力争今年实现市级全覆盖。

三、转型加快,迈向产业数字化“新台阶”。一是用好数字平台。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工程,通过专项补贴、优化体验服务等措施,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专项活动,目前企业上云上平台达913家,深度上云14家,实现“1+1”产业规上企业全覆盖。二是推动数字改造。加大IPv6应用推广,现有政务网、人大网、金武纺织、发华教育装备、强庭集团、大罗网络、天恒通信及玖芯半导体已完成IPv6改造,覆盖率达100%。完成拓玛仕机电ERP数字化系统改造,并计划将其作为2023年省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进行培育申报。三是引导数字转型。积极引导企业申报示范企业,通过示范项目倒逼企业转型升级,2022年成功申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入选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家,企业填报“5G+工业互联网”项目库6家;2022年南城县“5G+智慧书桌应用”项目荣获“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江西区域赛信息消费赛道三等奖。

 

 

宜黄县创新模式发展设施蔬菜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宜黄县积极探索“平台公司领投+种植大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新模式,高标准打造小河弯弯田园综合体设施蔬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走出了一条“蔬菜公司+村集体+农户”的致富新路,引领全县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一、以“平台公司领投+种植大户参与”新模式打造示范基地。小河弯弯田园综合体位于宜黄县棠阴镇小河村,是依托城市近郊、土地肥沃、环境优美的生态优势,以蔬菜产业为主导,集生产示范、农旅观光、研学教育、户外运动为一体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基地。由县城投公司负责1000亩薄膜连栋大棚、河道治理、双车道改造等基地设施建设,小河村农户租赁大棚种植蔬菜,形成以“平台公司领投+种植大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动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该示范基地于2022年10月份建成,1000亩大棚由小河村100多户农户承包,全部种植了蔬菜,以“红美人”辣椒为主,预计全年产值可达4500-5000万元。

二、以“蔬菜公司+村集体+农户”发展道路带动村民增收。由县城投公司与种植大户合作入股成立蔬菜公司,其中城投公司占股51%,种植大户占股49%,采取“蔬菜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运营蔬菜大棚。蔬菜公司以2000元/亩的价格向城投公司租赁蔬菜大棚,农户只需缴纳几百元保证金就可以从蔬菜公司租赁大棚种植蔬菜。蔬菜公司提供生产经营所需的资料、技术和销售,农户负责蔬菜种植劳务,所有利润按村集体2%、蔬菜公司49%、农户49%的比例进行分成。目前,大棚以种植“红美人”辣椒为主,预计每亩年产辣椒3500-4500公斤,亩均产值4.5-5万元,除去大棚租金、种苗、化肥、农药等生产成本,纯收入可达3.5万元/亩。以种植面积1000亩计算,基地全年可获得3500万元收入,其中村集体可增收70万元,蔬菜公司可获得1715万元,种植农户可增收1715万元。真正实现了公司有效益、集体有利润、农户有收入的三方互利多赢局面。

三、以农家宴+共享厨房+周末菜园”功能创新促进农旅融合。基地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目标,成立新型“红旗公社”,采用“社员制”的方式,农户以农副产品、自家场地、自身技术等入社,村党支部和蔬菜公司负责公社日常运营,以公社引领综合体发展。大力丰富农家乐功能,农户和大厨作为社员,以自家场地和厨艺入股,接待周末在综合体游玩的游客,公社为游客提供“农家宴”和“共享厨房”两种体验,“农家宴”由客户点单,公社用社员自家种养的绿色无公害有机果蔬和土鸡土鸭等作为食材,为游客提供最原生态特色农家宴席“共享厨房”由客户就地取材,公社以一定费用将厨房、柴火灶、锅碗瓢盆租赁给游客,让游客自行体验好友相聚、柴火灶烹饪的乐趣。创新推出“周末菜园”模式,充分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剩余的边角露天菜地,提供给县城居民“认领”种植应季时令蔬菜体验种植采摘、劳作健身、亲子休闲的快乐。

 

 

广昌县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擦亮抚河源头“广昌蓝”

 

近年来,广昌县坚定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不动摇,全面吹响“蓝天保卫战”的号角,进一步构建齐抓共治的生态环保大格局,让“广昌蓝”成为“美丽莲乡”最靓丽的幸福色。2022年,该县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Ⅰ级标准,空气质量PM2.5平均浓度达13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并列第三;全年空气优良率为100%,是全省唯一一个空气优良率为100%的县区。

一、科学应对找“良方”。一是强化机制。建立和完善常态化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会商研判机制,提升污染天气预测预报能力,并根据条件及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有效应对污染。二是突出重点。梳理出应对重污染天气的3个重点区域、4个重点行业清单,并分别提出应对措施,施行分片区、分行业管理,从源头上防控和应对大气污染。同时,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广昌县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制订大气污染应急分级响应机制,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管理,依法严厉打击不落实应急减排措施行为。2022年下半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期间,全县出动生态环境、城管、住建、公安、市监等执法人员12批次,检查重点区域3个、检查重点企业60余家次。三是科学减排。积极开展臭氧源解析研究,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对化工、工业涂装、塑料制品等重点行业,严格落实‘一企一策’治理方案,并在园区全面推广走航监测,及时监测分析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情况。

二、重点治理下“猛药”。一是突出污染源头治理。分别由住建部门、城管部门、园区管委会牵头,根据职责进行专项整治,加强建筑施工扬尘、道路扬尘、运输扬尘和工业堆场扬尘整治,打出治尘‘组合拳’。住建部门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将颗粒物监测设备接入自动监测平台。城管部门增加城市道路清洗频次和机扫率。交通运输部门采取“路长制”“段长制”等环境整治管理方式,渣土车实施全密闭运输管理。园区督促企业强化堆场扬尘精细管控,完成抑尘设施建设和物料运输系统封闭改造。二是强化网格管理模式。对餐饮油烟、烟花爆竹硝烟、露天焚烧进行分片网格管理。定期对城区餐饮油烟净化设施进行督导检查,防范油烟净化不彻底造成的大气污染。加强对城区露天烤烧行为的管理,强化餐饮服务企业油烟排放规范化整治,全面推进餐饮经营户油烟净化系统改造,安装率和运行率均达100%,让餐饮油烟“无处可逃”。2022年,排查城区餐饮场所520余家次,发现问题50余个,下达整改通知书15份;落实以乡镇综合执法大队为主要监管的网格管理模式,加大秸秆露天禁烧管控力度,提高秸秆焚烧火点监测精准度,落实网格化管理和监管责任,继续实行秸秆禁烧奖罚制度。2022年,全县出动执法人员500余人次,查处露天焚烧行为10余起,处罚金额两万余元;同时,加强辖区内涉气工业企业的监管,督促12家重点涉气企业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安装在线用电监控,完成江西欧丽达实业有限公司等5家重点涉VOCs企业“一企一策”工作,2家重点企业清洁生产通过审核。三是优化能源、运输结构。城市建成区不再审批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截至2022年,广昌县改造10吨以下燃煤锅炉8家,淘汰3家;积极构建低碳交通体系。截至目前,全县淘汰黄标车8100余辆,新增新能源车辆1211辆。

三、强化合力抓“预警”。一是强化数据监测。成立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建立“广昌县蓝天保卫战”微信工作群,县生态环境监测站每天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不间断盯紧数据,每小时在手机微信群中更新播报一次实时数据,包括空气质量指数、首要污染物及PM2.5小时均值等7项,为预警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强化巡查排查。在应对重污染天气期间,每天安排3个巡查组24小时机动巡查,各部门联合协作,为空气持续‘保良’提供坚强保障。”三是强化研判处置。强化监测数据分析,及时提出预警。接到预警,由生态环境、园区、住建、城管、公安和乡镇等部门人员组成的广昌大气机动巡查组迅速行动,第一时间赶赴各自片区或岗位进行巡查,及时排查大气污染问题,并及时依法依规处置。城管部门对产生VOCs的市政作业强制错峰,并组织洒水车与雾炮车,围绕区域不间断洒水作业;生态环境部门立即对涉VOCs排放的重点企业实施限产或错峰生产;公安部门对老旧车辆实施区域限行;住建设部门对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实施区域限用。

 

 

乐安县积极打造一体化青年人才党员

培育生态链

 

为有效破解农村青年人才党员发展难、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难、青年党员作用发挥难等问题,乐安县结合实际,全覆盖组建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搭建青年人才选拔、培养、使用一体化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一、标准“建”,为人才阵地“筑基搭台”。采取“县统筹、乡为主”的方式,整合乡镇文体图书室、青年之家、四点半课堂等资源,按照有场所、设施、标志、党旗、书报、制度的“六有”标准,在全县16个乡镇创建青年人才党支部和青年人才服务驿站。青年人才党支部隶属乡镇党委直属管理,党支部书记由乡镇党委书记兼任,支部委员由乡镇组织委员、团委书记等组成。根据行业特点,党支部下设外出务工人员、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等若干党小组35个;根据分工不同,下设文化艺术、环境卫生、招工务工、社会救助等若干党小组44个,乡镇党办负责日常指导管理,做好青年人才党员的教育管理和青年人才的培养、发展和使用工作。

二、评级“管”,为干事人才“拓宽通道”。采取“个人自荐、组织推荐、群众举荐、党员保荐、群团遴荐”等方式,对35周岁以下,学历在高中以上的青年村干部、退伍军人和具有一定技术及帮扶能力强的“土专家”“田秀才”等进行摸底,建立1155名青年人才信息库,进行实名登记、动态管理。制定《青年人才“红蓝黄”三色管理实施办法》,每月对青年人才进行量化积分制管理,并记入《青年人才积分台账》。按照2:7:1比例确定红色先锋、蓝色赶超、黄色后进,形成“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的生动局面。截至目前,共认定红色先锋231人。对红色先锋实行“四优先”机制,即优先入党、优先给予创新创业相关政策支持、优先推荐进入村“两委”班子、优先作为评优评先推荐人选。

三、结对“带”,为青年人才“精准滴灌”。推行领导干部“1+X”结对帮扶模式,安排236名县乡级领导干部与青年人才结成对子,就地培养。实行“1名首席专家+若干个乡村主体”的“1+N”专家帮扶模式,从农技人员、脱贫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中选聘一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组建“首席专家库”,每月结合不同培训主题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结对指导教学活动。截至目前,已连续举办各类培训班16期,培训青年人才2300余人次。定期开展在外优秀青年人才“三请三回”(双返双创)座谈会,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在外优秀青年人才“三请三回”(双返双创)座谈会17场589人次,走访慰问青年人才家属122人次。

四、导向“用”,为乡村振兴“增砖添瓦”。建立健全青年人才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和“双报到双报告”制度,选派青年人才党员到村(社区)参加共驻共建活动,以党员亮身份、亮形象、亮承诺、亮责任,支部强阵地为主要内容的“四亮一强”活动,引导青年人才党员助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全县1320名农村年轻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入党申请人联系群众25862户,收集民情民意893件,调解矛盾纠纷436起,为群众办实事2632件。充分发挥青年人才党员专业特长、能力素质的优势,积极推荐优秀青年党员参与村内中心事务,通过村党组织书记助理、专职党建宣传员等岗位锻炼,切实提高青年党员决策水平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2021年村“两委”换届中,任用青年村“两委”后备干部202人。

 

 

金溪县三措并举激活宅改“一池春水”

 

近年来,金溪县聚焦“五美”乡村建设,始终将群众生活水平全方位提高摆在突出位置,以宅基地规范管理为抓手,深度结合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乡宿产业发展、数字农旅融合等工作,创新探索宅基地改革和乡村建设“2+2+1+N”经验(“2”,保与拆结合;“2”,建与管并重;“1”,即探索古村古建活化路径;“N”,即通过盘活资产、激活要素,创新多种融合发展模式)全力打造大美乡村“金溪样板”。

一、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打造生态版“古韵”乡村。以宅基地改革为契机,坚持“一规二治三美化”,将古村保护与拆违拆临深度结合,精心打造生态宜居的古韵乡村。一是科学规划,守护“乡愁味”。以保护“原汁原味”的古村风貌为原则,做实“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指导和监督农民严格按规划开展农房建设。开展“拯救老屋行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项目”,修缮保护古民居2000余栋,托管利用1800余栋。二是全面整治,消除“危旧违”。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共拆除危旧房、空心房等无功能建筑及一户多宅的违规建筑2.1万栋,既拆除了全县范围内破坏农村人居环境的违规建筑,又拆出了我县未来10年农民建房的用地需要。三是因地制宜,绘好“田园画”。按照“护山护水护田,护木护林护生物”的总思路,精心打造了4个美丽宜居乡镇、100余个美丽宜居村庄、3200余个美丽宜居庭院、12条美丽岸线、8条美丽通道、5个乡村美丽森林公园。

二、数字赋能、链接未来,打造多功能“云上”乡村。高质量打造金溪县“大美乡村”建设数字平台,实现乡村振兴“现状一张图、数据一条链、监管一张网、全县一盘棋”。一是数字化助力宅基地规范管理。高标准开发建设农村宅基地审批和建房管理数字化信息系统,形成内容全面、实时更新、覆盖县域的农村宅基地数据库。同时,在全县14个乡镇(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宅基地申请审批“专项”窗口,建立农村宅基地多部门数字化联审联批制度,将原本涉及5个部门共计8个环节的审批流程集中到“一窗办理”。目前,全县已有165户农户通过平台提交了宅基地申请并完成审批。二是数字化助力长效管护。充分利用5G、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及长效管护系统,面向村民、村委会、基层政府提供农村人居环境监测、管护与决策分析的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入口,以“云管理”方式解决乡村垃圾处理、污水监测、村容村貌、厕所革命与长效管护五大问题,推动“421”管护模式数字化运行,提升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能力。三是数字化助力乡村治理。围绕农村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平安乡村、乡风文明、古村文化保护与利用等乡村治理关键要点,通过云端订单台账与积分台账,以积分倡导善言善行的方式,加快推进“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合一的线上治理体系,提高群众参与感和幸福感。四是数字化助力蔬菜产业发展。在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英国威廉希尔公司(金溪)联络站打造智慧农业数字管理系统,按照可视化、溯源化、标准化要求,将45个大湾区认证蔬菜生产基地纳入实时监管体系,大力推进一品一码,全力种好消费者满意的“放心菜”。

三、精准发力、多元融合,打造全方位“共享”乡村。在村庄变美、资源盘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古村闲置宅基地的潜在价值,打造与村民共享的大美乡村。一是创新探索“宅改+乡宿+农旅融合”发展模式。一方面将宅基地规范管理与乡宿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利用闲置宅基地创办乡村旅游、家庭农场、休闲农业等新型产业。如,在大坊荷兰创意村,组建了常生稻集团、乡村发展投资集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联合体,流转村内闲置宅基地精心打造中国大坊·农创CDB特色民宿集群。另一方面,在景区稻田种植彩色稻,打造全国最大彩色稻田画,成为与景区、民宿互促共融的网红打卡“新热点”。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民宿13家,一季度民宿接待游客量7000余人次。二是创新探索“宅改+数字+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将古村保护与宅基地规范管理深度结合,积极引进各类社会资本,创新推出数字化“古村游”等全新文旅概念,打造独有的金溪文旅品牌。如,在游垫古村,创新提出“新游垫?心生活”文化概念和“游学游垫?一天千年”产品概念,坚持做好“以乡村为体、以乐游为核”的文化生态休闲度假文章,加快把金溪建成“心学”“香道”“茶道”“花道”等多元素合一的终极旅游目的地三是探索“宅改+康养+公益服务”模式。充分利用条件较好的古村古建资源,依据其自身特色,植入村民居家养老中心、热敏灸康养中心、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等公共场所400余个,进一步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

 

 

聚焦三化”建设助推乡村物流欣欣向农

——资溪县积极探索“村村通数字物流”融合发展

 

资溪县聚焦网格化、一体化、数字化建设,创新推进交邮共享+数字乡村农村物流运作模式,打造客货邮平台,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推进物流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探索推动村村通数字物流融合发展,实现快递到村、山货进城、就业富民,不断提升农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一、聚焦网格化,疏通乡村物流筋骨,夯实为农之基。出台《资溪县村村通数字物流改革项目实施方案(试行)》,建立以交通运输、邮政、供销、公交公司、快递物流企业、各乡镇为主体的会议联席制度,推进体制机制融合发展,通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整合信息、运力、场所等资源打通农村物流最初和“最后一公”里一是建设县级综合集散中心,打造主心骨依托汽车客运站建设客货邮一体化县级综合平台,包括数字物流共配中心240㎡,分拣中心200㎡,前置仓40㎡,农特产品展示中心40㎡,目前该平台日处理快递约3000单。20233月启动二期建设,将整体提升集散中心配置,并增设冷链仓,建成后将实现日处理快递15000单的目标。二是建设乡镇多功能服务站,畅通大动脉推进建设集客运、货运、邮政、快递等功能于一体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加强乡镇各类交通运输场站功能融合,引导和支持邮政快递等企业入驻。通过改扩建、重新划分功能区域等方式建设乡镇综合客货邮服务站,全县7个乡镇全部建成综合客货邮服务站,并打造3个示范站,引领全县各乡镇全部建成综合客货邮服务站。三是建设村级全覆盖服务点,完善微循环综合利用农村现有的村委会、便利店、电子商务网点、供销社等场地划设农村物流储存区域,建设或改造成村级物流服务点,全县70个行政村100%全覆盖。根据各村人口数量、公交日通车班次、农副产品种植产能多维度考量,设置3个等级服务点。(乡镇级、大规模村级、小规模村级)

二、聚焦“一体化”,壮大乡村物流“体魄”,强化便农之能。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思路,建立物流产业链工作专班协同发展机制,强化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一是整合资源强体质,提升城乡物流效率。推动多站合一”“一站多用,整合交通、商务、邮政、供销社等部门资源,依托现有运行公交班线,为邮政等快递企业提供定点、定时、定车、定线代运快件服务,有效支撑农产品、农村生产生活物资、快递包裹等高效便捷流通。二是发挥优势强体力,降低农村快递成本。发挥城乡客运覆盖面广、班次密、费用低等优势,推进公交班线、货运公司与快递企业强强联合,资源共享。构建县级中转、镇级分拨、村级配送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服务体系,目前已整合京东、顺丰、美团快递到村服务,今年到村快递成本降低40%以上。三是拓宽渠道强体能,扩大农副产品销售。充分发挥客货邮融合发展协同优势,鼓励乡镇和供销社以入股方式作为服务站运营合作方参与分红,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按照各乡镇特色,主推我县有机大米、天然蜂蜜、茶叶等农产品2022年以来,我县通过客货邮平台共送达快递19.8万件,通过线下及抖音、淘宝等平台直播带货,完成交易额2500万余元,惠及农户350余户,年均增收7.14万余元,铺好城乡共同富裕之路。

三、聚焦“数字化”,增强乡村物流“气血”,激发惠农之效。智慧出行+数字农商+线上生活为目标,不断推进数字助农和优化惠民服务。一是搭建智慧出行平台,提升元气通过整合县域内公交、共享单车、网约车、出租车、长途客运等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提供一键实时查询功能,初步建成一个APP便可全域出行的新模式,联合多部门,探索营业执照办理、农保办理等事项在客货邮数字平台一键办理,以信息化技术提升,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二是打造线上生活平台,增强朝气我县与江铃集团易至出行公司合作,开发资溪生活”APP,充分利用农村公交线网优势和运力资源,通过货品运输信息双向对接、融合,推动千家万户农副产品进城销售,实现农副产品一键到家20228月上线运营以来,资溪生活平台上农产品成交量达4000余单,成交金额65万余元。三是开发数字农商平台,注入血气村级驿站提供寄取快递、农民电商代运营、农副产品集采、日用百货用品、候车点等便民综合服务,一类驿站实现快递、农产品出村、服务农户信息化管理、数据可视化。快递、公交到站时刻农户建档种植(品类、面积、预计产量)、农产品销售等数据统计分析。选派部分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作为驿站带头人利用数据成果指导周边村民,培养数字电商新农人人才,助力1700余人创业就业,实现农村数字经济增长。

查看更多评论
用户名是否匿名 验证码看不清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