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归档专题 > 开展“五型”政府建设 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 工作简报

“五型”政府建设工作简报第19期(总第80期)

发布日期: 2022-09-06 16:23 来源: 市政府办

【典型推介】

 

临川区“三聚焦”推动招商引资

实现量质双赢

 

今年以来,临川区牢牢抓住“招大引强”这个“牛鼻子”,举全区之力,聚集各种资源、要素发起攻坚战,才乡大地处处涌现出只争朝夕、你追我赶的浓厚招商氛围。

一、想方设法觅商机。一是组建团队。成立14个产业招商团队,全部由区四套班子领导带队,40个责任单位一把手和100多名招商骨干为招商成员。围绕首位产业电子信息和主导产业食品医药、循环经济,找准上下游产业链配套项目,推动项目建设向产业集聚转变、向注重质量转变、向产业间相互关联转变。二是转变方式。面对今年的突发疫情,区委、区政府及时调整招商方式,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大力推行“不见面招商”模式,紧盯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知名民营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等,招引一批“顶天立地”的龙头型企业和“5020”项目。通过电话沟通、微信洽谈和视频连线等多种方式,做到“连线不见面、招商不断线”。三是量质双赢。1-7月,全区新签约2000万元以上项目54个,签约金额达268.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118%。其中“5020”项目3个,分别为投资20.08亿元的食用菌工厂化种植及深加工项目、投资20亿元的年产20万吨高端铝基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和投资21亿元的贵金属二次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二、晒优亮丑忙比拼。一是奖罚分明。该区规定,对引进大项目的团队和个人,给予物质、精神和政治上三重奖励,大张旗鼓地在区属各主要媒体进行宣传、表彰。对没有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拖后腿的,严格兑现惩处措施,给予全区通报批评并做出深刻检讨,扣发绩效奖,坚决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传统格局。二是定期通报。实行“每月一通报、每季一调度、半年一检查、年终总考评”的模式。每月招商引资通报情况在行政中心一楼大厅公布,形成“你追我赶、比学赶超、奋勇前行”的比拼态势。三是电视表态。对于招商引资工作连续3个季度排在全区倒数6名的招商团队,由团队负责人到电视台做表态发言,向全区人民说明落后原因、下一步打算和工作目标。要求表态发言说到做到,对说空话、套话、大话的团队还将进行约谈,努力形成高压的招商态势。

三、优化服务好环境。一是全程协调。大项目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有发展。为了加快工业发展,该区对每一个项目,从政策制定到兑现落实,从客商接待到项目洽谈,从合同签订到项目实施,区主要领导都亲自参与、快速协调。截至目前,全区共帮助企业解决难题325件,代办各种证件750余个。二是深化改革。“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梳理出“只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792项,“一次不跑”政务服务事项119项,累计办件量分别达28.4万余件、20.3万余件。推广“赣服通”“赣政通”,不断优化“一网通办”功能。三是优化服务。为企业证照办理提供预约及延时服务,保证在线服务24小时“不打烊”,网上登记办理率达到99%;全面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建立注销容错机制,压缩公示时间,解决了市场主体“进门容易出门难”的问题。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不求人把事办好,真正为群众和企业打开“便利之门”,推动形成“马上就办、办就办好”风尚。今年以来,共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998户,同比增长9.41%。

 

 金溪县打造“产业基金+资本招商”新模式

汇聚招商引资“强磁场”

 

近年来,金溪县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目标,创造具有示范效应的“产业基金+资本招商”新模式,成功引进了北京高能环境、爱普香料、亚香香料、波顿香料等上市公司及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以5000万元撬动北京高能环境返投7.38亿元,有效助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求进,“以投带引”创造基金招商新模式。以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促进两化融合为契机,大胆创新,探索成立了5亿元的产业投资引导基金,聚焦重点产业上下游,通过参投子基金形式,以母子基金联动的二次放大效应,吸引知名投资机构和优质项目落户金溪。该基金已通过中国基金业协会产品备案,开启了“产业基金+资本招商”合作的新模式。金溪县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通过定增投资北京高能环境5000万元,撬动返投资金7.38亿元,用于其落户在金溪县的控股子公司鑫科环保项目建设,反投倍数达到15倍。

二、循“新”出发,“引资入金”探索金融招商新路径。建立项目对接动态机制,推动金融和招商引资的高效对接,创新性地通过金融招商座谈会方式搭建起对接招商引资项目的对话平台,先后组织各银行机构与龙合智能装备、波顿香料、华宝香精香料等企业进行对接,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支持企业发展。通过大力开展金融招商,成功引入了北京高能环保、味易威德香精、勃肯特工业机器人等多家企业。通过产业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引导资金流向本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有效改善本地产业的资本供给,实现了“引智、引商、引资入县”,对助力金溪打造精细化工之城和新兴产业高地有着极大的意义。

三、向“新”而行,“慈母服务”提升环境招商新高度。认真贯彻落实省委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转“保姆式”服务为“慈母式”服务,搭建常态化“政企夜话”平台,以“真心”联系企业,以“贴心”服务企业,以“公心”接待企业。通过编制“一张清单”、下放“一批权限”、精简“一套流程”、设立“一个专区”等举措,让服务成为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着力打造放心、舒心、安心、尽心的“四心”营商环境。金溪县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造了一个个“一天办三证”和“拿地既开工”的审批“奇迹”,展现了金溪“新速度”。

 

 南城县用好水资源  积极开展抗旱救灾

 

年以来,南城县境内总降雨量为1254.8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少210.1毫米。7月份以来全县均无有效降雨,总降雨量仅为35.6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少224.8毫米。全县117座小(二)型以上水库,目前水库有效蓄水为0.578亿方,占有效库容的53.6%,比历年同期平均少0.36亿方,山塘水库干涸15座。导致出现重度干旱,且旱情呈加重趋势。据统计,累计农作物受灾面积1875.5公顷,其中农作物成灾农作物1148公顷,农作物绝收390.5公顷,受灾人口1044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930万元。

一、建体系管用水,层层压实各方责任。在用水管理方面,中型水库管理责任人由中型水库管理局确定,行政责任人由管理局主要领导担任;小(一)型、小(二)型水库管理责任人由安全管理员担任,行政责任人由乡镇干部担任;重要取水、分水建筑物及输水渠道均落实专人管理,确保科学管理用水。在抗旱工作中,由乡镇水务站、农民用水户协会、村组水管员分工协作,负责实地组织、指导和协助抓好抗旱救灾工作,帮助群众解决抗旱所需的设施、资金、物资、技术等问题;村组安排专人实行“一把锄头”放水,加强用水管理,尽量减少“跑、冒、滴、漏”发生,有效地解决了用水“中梗阻”问题。

二、多举措要天水,有效应对严峻旱情。积极筹措抗旱经费,用于打抗旱机井、购置各类抗旱急需物资。成立12个抗旱小组、5个抗旱服务队,深入镇村一线摸清旱情、指导抗旱。截至目前,5个抗旱服务队共组织抗旱劳力200余人次,下调各乡(镇)抗旱设备抽水机组100台,调用送水车6次。抢抓有利气象条件,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截至目前,共开展人工增雨11次,发射人工增雨火箭弹7枚,点燃人工增雨焰条7根,暂时缓解了建昌镇、天井源乡、龙湖镇等地区旱情。同时,准备20枚火箭弹可视情况发射进行人工增雨。积极组织群众抗旱自救。截至目前,共组织群众打机井72座,打压水井56处,自行挖掘抗旱水塘18处、清洗饮水古井36处、清理河道143条,并引导群众自筹资金从河道抽水。全县共动员抗旱人员6200人次,投入资金1191.6万元(其中县财政资金400万元),使用机动抗旱设备1199台,有效解决了1727余人饮水问题,抗旱浇灌面积860公顷,缓解受旱农作物面积630公顷。

三、做研判保供水,积极制定用水计划。组织应急管理、水利、气象等部门开展定期会商,分析研判后期天气形势和旱情趋势,及早制定抗旱应急预案,科学论证用水供求,并对辖区可用水源进行摸底调查,为抗旱救灾科学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各乡(镇)和各工程管理单位,根据现有水源状况和灌区阶段性用水需要精心制订合理的用水计划,严格按计划供水;并明确七项用水原则,即:生活供水优先,农田灌溉为主的原则;先用活水,后用死水的原则;先确保大部分灌区,再力争二晚栽插的原则;用水留有余地的原则;用水和节水并重的原则;科学用水,先紧后松,科学调度,就地解决的原则。

四、夯基础抓节水,全面提高用水效率。检修工程设施,增强抗旱能力。在主汛期后对各种提引水设备、灌渠(干渠、支渠)进行检修,及时修理、更换无法运作设备,积极筹措资金修复水毁灌渠,组织渠道清淤维护,确保设备发挥作用、提高用水效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保障灌溉工程发挥长久效益。由于麻源灌区水库为县城饮用水水源地,水库的灌溉效益锐减,为保证麻源灌区近4万亩良田灌溉,拟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盱江提水泵站工程,从盱江河提水至麻源灌区干渠。目前项目正在编制实施方案,预计2023年3月底完工,项目完成后,可保证麻源灌区4万亩良田的灌溉。

 

黎川县聚焦“理、扩、增、生、管”

创新县乡财政管理

 

近年来,黎川县坚持系统思维,聚焦理财、扩财、增财、生财、管财五个方面,实施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攻坚破题举措,走出了一条具有黎川特色、科学高效的财政管理之路。

一、创新“1+5”模式“理”财。“1”即守牢风险底线一个目标。“5”即守住预算管理五条原则。一是对预算内安排的项目,精打细算、勤俭节约,不随意增加项目建设内容;二是对无预算安排的项目,除应急救灾、民生急需外,原则上不安排资金;三是对需县财政安排资金或配套资金的项目,均由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后方可实施,凡未经同意擅自开工的项目一律不予安排资金;四是对列入重点项目的资金由县政府统筹安排,非重点项目按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安排资金,其他确需建设的项目提前谋划并纳入下一年度财政预算或统筹安排;五是对涉及考核的项目,按照“高分低投入项目可上、低分高投入项目慎上”的原则实施。该模式自今年施行以来,全县已驳回、压减、延后相关部门资金请示127份,缓解财政支出1.44亿元。

二、专班推进债券项目“扩”财。县政府成立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财政、发改、自然资源、住建和政务服务中心等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专班工作组,建立专班调度机制集中办公,实行“每日商办、联合会办”工作制度,全力解决债券项目在申报、推进、资金拨付等方面问题。全县先期发行的26个专项债券项目均有力推进,并储备了19个后续拟发行的专项债项目。同时,重点加强了债券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上级下达专项债资金后,第一时间将债券资金拨付至项目主管部门专户,既避免了专项债资金被占用的问题,又加快了债券资金的拨付进度。

三、有效盘活国有资产“增”财。深入挖掘国有资源资产潜力,通过社会化出租、拍卖等方式,盘活长期闲置或低效运转国有资源资产,实现了国有资源资产价值最大化。对日峰镇玉湖水库经营权进行竞价拍卖,年资产收益从此前的100万元提高到1150万元;对已收储土地及地上建筑物进行打包拍卖,既免去了地上建筑物的拆除费用,又获得了资产处置收入,做到“一举两得”。去年,全县共公开拍卖、拍租国有资产29宗,地方可用财力净增收1225.86万元。

四、招大引强培植税源“生”财。针对税收结构单一、地方可用财力不足的现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优化税源结构,重点按照“高大上、链群配”的要求,围绕陶瓷、家具“1+1”产业,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加快培育新增税源,壮大主体税源。今年以来,全县新签约落户项目28个,其中3亿元以上项目18个、“5020”项目1个,其中陶瓷、家具产业链项目20个,占比达到71.4%。特别是引进福建福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黎川投资20亿元建设年产3万吨挤压铝制家具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新增税收2000万元。

五、收支统筹精准高效“管”财。进一步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将传统分税制转为参照部门管理,实行收支统筹,乡镇财政收入全部划入县本级,支出由县本级全额保障,有效保证乡镇运转稳定。同时,制定出台了乡镇协税护税激励办法,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按贡献度对乡镇进行奖励,并对乡镇每年发展烟叶产业所得烟叶税按85%比例予以奖励,充分调动乡镇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2021年,全县共拨付乡镇运转保障经费2979.2万元,烟叶税及协税护税奖励1308.1万元,平均每个乡(镇)所得工作经费近300万元。

 

东乡区做好“四字”文章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

 

8月20日,东乡区在常态化核酸检测中发现一例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后,区委、区政府严格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工作要求,全员压上、果断出击,争分夺秒、以快制快,全面彰显“东乡速度”,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疫情。

一、紧扣“快”字抓防控一是快动员。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指挥处置体系,综合协调、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等十五个工作专班有序运行,相关工作人员到岗到位,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赛跑、与风险赛跑,全力以赴把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细。二是快流调。整合公安、卫健、疾控、社区等多方工作力量,通过大数据追踪、社区排查、风险人员自报等方式,快速理清阳性感染者行动轨迹。截至目前,共追踪管控密接人员279人,次密接人员1126人,管控风险场所14个,社区管控914人。三是快隔离。坚持“同步流调溯源、同步转运隔离”,从全区各医疗机构抽调救护车17辆脱产投入隔离转运工作,已转运隔离人员482人(其中密接人员273人,次密接209人)四是快消杀。委托东乡区蓝豹救援队、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市利福实业有限公司对全区87个核酸采样点及其他重点场所进行全天候、多频次环境消杀,消杀后自然菌的消亡率≥90%,确保疫情不扩散不传播。

二、紧扣“全”字抓防控。一是全域静态管理。8月20日开始,对全区实行为期三天全域静态管理。对静态管理区域内除核酸检测、医疗救护、应急抢险、城市保供、垃圾处理、行政执法等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外出、不开车、不聚集、不进入公共场所(公共区域)、不进入其他社区(村组)和小区。二是全员核酸检测。共开展5轮城区全员核酸检测、3轮乡镇(场)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三是全力保供稳产。重点企业严格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保持正常生产,实施封闭管理。水、电、燃油、燃气、环卫、粮油肉菜供应等公共服务类企业,以及农贸市场、超市、药店、医院、餐饮类企业(只提供快递外卖服务)及生活必需场所,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继续营业,其他公共场所、门店暂停开放营业。四是全勤应对应战。组织31名区级领导干部下沉一线、靠前指挥,动员3500余名党员干部冲在一线、拉起防线,组织2000余名医护人员全天候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三、紧扣“准”字抓防控。一是精准划定高中低风险区域。科学划定高、中、低风险区,并落实分类管控政策。二是精准开展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区四套班子领导包片挂点社区制度,启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动员区直单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一线参与静态管理工作。三是精准阻断传播链条。严格执法监督,对不服从静态管理规定,参与群体聚集性活动以及聚众闹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从严处理。同时,对24小时内不按规定参加核酸检测的市民予以赋黄码。

四、紧扣“严”字抓防控。一是严格隔离点管理。严格落实“应隔尽隔”要求,临时征用商务酒店,设立区委党校等14个隔离点,配备隔离病房944间。建立由卫健、公安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隔离点管理联动机制,实行区级领导挂点、副科级以上干部驻点负责制度。二是严格院感管理。坚持“人物同防”“医患同防”的思路,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感染防控措施,压实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前哨”责任,重点加强病房管理,制定严格的陪护、探视制度,强化医务人员核酸检测,做好诊疗环境的通风管理和清洁消毒处置和个人防护。三是严格督查问责。明确提出严禁违反外出请示报告制度等“十严禁”要求,派出6个专项监督检查组,深入一线,对各地各单位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实地督查,发现问题线索后第一时间移交相关部门迅速完成整改。

 

 

【基层新招】

 

 

广昌县甘竹镇深挖产业“富矿”

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

 

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之道。近年来,广昌县甘竹镇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坚持创新和改革,理清产业发展新思路,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全面开启乡村振兴的美好时代。

一、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一是做精白莲产业。围绕做好传统白莲产业的提质增效,全面布局建设集剥壳-去皮-通芯-烘烤(冷藏)-分拣-销售为一体的白莲社会化服务基地,实现全镇1.2万亩(毛莲48万斤)白莲初加工环节工厂化,助推白莲产业做精做强,让莲农专注于多种莲、种好莲,增加困难群众的收入,目前已建成基地3个并投入使用。二是做强香扇产业。甘竹镇现有大小香扇加工厂百余家,为进一步推动香扇企业(作坊)集中进行加工生产,促进香扇产业转型升级,申请了专项债7500万元投资建设香扇产业研(发)基地,引导广大香扇业主整合资金、整合资源、整合产品,组建扇业“航母”,走规模化经营之路。三是做活文化产业。该镇有被称为中国古代戏曲的“活化石”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孟戏,同时被评为江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发扬传承好孟戏,该镇老戏新编,编排了以推行婚嫁新风尚为主题的戏曲《亲家亲母》和以普法宣传为主题的戏曲《都是一家人》,引导广大群众摒弃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的陈规陋习,增强群众学法知法用法的意识,文明乡风日益浓厚。

二、培育新兴产业新业态。一是水蛭(蚯蚓)养殖促增收。打造了200亩10万平方米的水蛭(蚯蚓)养殖基地,形成从水蛭孵化、养殖、烘干(晒干)、收购到销售的新型产业。亩产水蛭鲜品最高产值可达20万元,每亩蚯蚓可实现纯收入1.5-2万元。解决群众就业,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光伏发电保灌溉。探索建立村办公司资金入股、专业公司提供技术和日常运营的利益共建共享模式建设4亩光伏灌溉站,通过太阳能光伏水泵抽水发电全自动运行系统,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同时将光伏发电并网销售给电力公司赚取发电费,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三是设施农业强经济。建设高标准现代化设施蔬菜大棚基地600亩,大力发展以辣椒、丝瓜、黄瓜为主要菜品的设施蔬菜产业,培育一批想种菜、会种菜、效益好的新型职业菜农,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生产,提高群众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

三、重焕特色资源新生机。一是建田园综合体。依托甘竹特有的红色文化、书院文化、科举文化、恐龙文化、戏曲文化等资源,投资6000余万元打造了涵盖古建文物保护、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休闲娱乐等功能,集古色、红色、绿色为一体的广昌雯峰农文旅田园综合体,2021年以来共计接待游客约9万余人次,切实将美丽乡村转化成美丽经济,助推乡村振兴。二是建写生基地。围绕“宜居、宜业·旴源首镇”目标定位,依托甘竹古韵老街和独特的堤水田园风貌,整合专项债建设资金4000余万元实施老街古建筑维修和清荷老街花儿写生基地建设,串联以村镇集贸服务为主的“旴江雅苑”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实现以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及商贸等第三产业为支柱的现代产业新格局。三是建红莲基地。挖掘樟树村20余棵百年樟树的独特资源和300余亩红莲自然田园风光,积极打造樟树红莲基地乡村旅游观光点。在2022年广昌莲花旅游文化节期间,红莲基地作为“莲韵古风”的表演地,让游客既看到了美丽的自然田园风光和精彩的莲韵古风表演,也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美丽变化

查看更多评论
用户名是否匿名 验证码看不清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