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归档专题 > 开展“五型”政府建设 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 工作简报

“五型”政府建设工作简报第10期(总第71期)

发布日期: 2022-05-19 09:37 来源: 市政府办

【典型推介】

 

规范管理  高效保障  厉行节约  公开透明

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全力打造全国公务用车

管理专项领域创新引领实践单位

 

近日,经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验收评估,正式确认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为“公务用车管理专项领域创新引领实践单位”,是全省唯一获得这项荣誉的单位。近年来,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持续巩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成果,围绕“规范、高效、节约、透明”的管理目标,充分挖掘公务用车保障潜能,精心打造“平台+社会租赁+绿色出行”的多元化保障模式,探索了一条“统一管理、定向保障、智能服务、节能环保”的基层公务出行保障之路。

一、完善监管机制,实现公务用车规范管理“全覆盖”

健全完善公务出行保障体制机制,促进公务用车规范管理,将制度效能转化为保障效能。一是落实制度管理。出台《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全市公务用车编制、标准、配备、经费、使用和处置等相关要求。拟定《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市市本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活动租车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公务活动租车管理。补充制定公务油卡管理、信息化平台管理使用、社会租车、监督检查等公务出行保障制度,形成“一个细则抓总、一个办法为基础、其它制度为补充”的“1+1+N”保障公务出行制度体系。二是健全保障机制。严格落实公务用车编制管理,建立全市公务用车配备更新由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领导小组统一审批机制。建立“一中心两平台”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重大应急调研接待用车平台和综合执法用车平台,统一管理调度市、县车改后保留的应急保障、机要通信、综合执法等车辆,提高保留车辆使用效率。三是强化监管措施。将公车监管制度化,市、县公务用车主管部门每年至少开展1次公务用车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强化监管措施,开展违规使用公务用车专项整治、公务用车管理使用专项检查,有效利用江西省公务用车信息化平台开展日常线上检查,在节假日期间对公务用车封存停驶情况抽查检查,逐渐形成以专项检查为主、日常检查为辅的公务用车监管体系,实现按规矩管车、用车。

二、加强平台建设,拓展公务出行高效保障“多维度”

市、县两级公务用车平台作为保障基层公务出行的主阵地,最大程度发挥了高效保障的效能。市、县平台组建以来,累计出车48万余次,行程6300万余公里,高标准完成了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的用车保障任务。一是强化队伍建设。在市、县平台建立驾驶员党员先锋队,党员同志冲锋在前,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的用车保障任务。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安全培训和“星级驾驶员”评选活动,定期开展礼仪培训,推行用车后满意度评价,提升服务水平。二是突出智能服务。改变传统的纸质审批派车模式,实行电子化订车。规范线上派车、审批、调度、接单、出车、收车程序,打破传统的平台驾驶员一天只接一单、执行一次出车任务的模式,推行驾驶员随时接单、执行多次出车任务的保障模式,更好地满足全天候的用车服务需求,提高公务用车使用频次。三是开通“绿色通道”。针对突发应急事件、临时性用车等保障需求,简化派车程序,坚持第一时间出车保障。针对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阶段性重点工作,以人车派驻方式全方位保障单位用车需求。

三、降低运行成本,促进公车运行厉行节约“零浪费”

把规范管理和高效保障作为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的重要举措,最大限度节约公务出行保障成本。一是规范公务出行费用标准节约成本。根据成本核算,合理确定用车收费价格;根据城区范围变化,及时调整划定公务交通补贴的保障范围;进一步规范差旅费管理,对于超出常驻地范围的公务出行,由差旅费报销公务出行费用,推行按次按距离包干报销公务交通费用模式,降低公务用车保障成本。二是推动绿色出行节约成本。在市、县机关办公区域附近有序投放共享自行车和电动车,解决城区范围内短途出行问题。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逐步提高公务用车配备更新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节约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在英国威廉希尔公司碳普惠“绿宝”平台设立绿色出行模块,市、县、乡(镇)干部职工实名注册会员,以“积碳分、兑碳币、换商品”的形式奖励干部职工使用绿色出行方式。推行异地用车、拼车保障模式,提高车辆使用效率。三是实施精细管理节约成本。推行公务用车台账管理、“一车一档”和绩效管理,分别按月、季度、年度制订市、县公务用车平台单车核算报表,实施定点维修、定点保险、定点加油,落实维修、加油全过程审核。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实现了效益最大化。市本级平台自从组建以来,以全省最优的用车收费价格提供公务出行服务,小车按1/公里、越野车按1.5/公里、商务车按2/公里收费(均含车辆ETC通行费、停车费),在合理收取用车费用和高效运转的前提下,累计节余财政资金200多万元。

四、强化监督管理,保障公车使用公开透明“无禁区”

运用江西省公务用车信息化平台资源,以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公务用车管理透明公开。一是公车使用公开透明。市、县、乡保留公务用车信息全部录入江西省公务用车信息化平台,车辆的申请、审核、调度全过程均纳入信息化平台管理,实时掌握单位公务用车使用情况。在公务用车上安装北斗车载定位终端,实时监控车辆运行状态、查询车辆运行轨迹,实现对公务活动车辆的全面监控。推行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公布公务用车监督电话,提高公务用车使用和管理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二是费用管理公开透明。将公务用车费用管理纳入全省“一张网”,公务用车加油费用、维保费用、保险费用、年检费用等全部录入信息化平台,实现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在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和使用单位之间实时共享。三是社会租车公开透明。针对重大会议、大型活动密集举行期间,平台保障车辆不足等问题,充分发挥市场效能,实行社会化汽车租赁。在公务用车平台车辆不足的情况下,作出预警响应,及时启动社会租车模块,平台调度员直接调度社会租赁公司车辆,确保达到平台派车与社会租车同步申请、同步审核、同步派车、同步结算、同步监管的效果。

 

 

盘“存量”扩“增量”优“总量”控“容量”

临川区力促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临川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紧扣服务型政府建设,以服务民生为根本,把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作为重大民生工程,通过“盘、扩、优、控”等四大举措,全力解决“大班额”难题,努力满足人民教育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一是盘“存量”,改造老校区。在城市人口密集区改造老学校,通过增加校区面积、改造老教学楼等方式,不断盘活老学校资源,增加入学学位。先后投资4000万元改造临川一中、二中老校区,投资4000万元用于临川三中老校区与十小改造工程,投资1亿元对河西学校改造,投资900万元对老区委党校进行提升改造。临川二小、临川五小、临川九小、临川七中、临川十六中、临川十七小等城区中小学新建教学楼全部投入使用。目前,已经改造城区中小学14所,增加学位12000余个。

二是扩“增量”,建设新学校。在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坚持教育项目优先,积极采取争引资金、社会捐助等方式,整合各类教育资金建设城区新学校,确保每年都新建1-2所城区学校。近3年来,累计投入校建资金12.9亿元,建设临川第一实验学校、临川二小新校区、临川十二小、临川十三小、临川十五小等学校。此外,在临川大道体育馆至上顿渡城区之间新建两所学校,在上顿渡芙蓉路延伸段新建东区小学,预计今年9月建成。这些学校全部建成后,可以增加学位1万余个,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三是优“总量”,促进城乡同步。在做强城区学校的同时,着力实现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促进城乡均衡发展。近五年来,全区共投入资金3.8亿元,先后进行了180个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项目建设、40个教育捐赠项目工程建设、19个希望小学工程项目建设,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公寓等96栋,新建和维修改造校舍面积8.9万平方米。面向社会招聘、接纳“三支一扶”教师,把90%安排到农村中小学工作。积极鼓励社会各界支持教育发展。共获得社会捐赠资金5000多万元,改造农村22所中小学校。农村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大幅提升。

四是控“容量”,实行均衡编班。坚持免试、划片、就近入学原则,对城区学校下达招生计划、划定招生区域,严格控制班额和招生人数,实行均衡编班。禁止举办重点班、实验班等特殊班,从小学、初中起始年级起,班额分别控制在45人和50人以内。根据校园校舍规模确定学生规模和招生人数,严格规范小学新生招生,严把6周岁法定入学年龄关。严格控制同城转学、规范转学手续。规定城区成班率过高的学校如四中、六中、一小、二小、四小、七小不能接纳转学生并坚决杜绝借读生。符合转学条件的学生由区教体局统一安排到成班率低的相关学校就读。

 

【基层新招】

 

南丰县傅坊乡

创建家庭道德档案为乡村治理探新路

 

南丰县傅坊乡围绕构建“自治、共治、德治、法治”四治一体的乡村管理新局面,创建《家庭道德档案》,有效降低村级矛盾发生率,营造出见贤思齐、向善向上的文明新风尚。

一、法治融合理新路,构筑管理框架

一是创建管理办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村规民约》制定《家庭道德档案》积分管理制度,从落实党的政策、维护社会秩序、精神文明建设三方面为切入点,分门别类、如实记录村民相关行为规范。二是规范档案运用。家庭道德档案采取书面档案和信息系统两种形式,按照一户一档管理模式为全乡户头创建《家庭道德档案》,里面详实记录每一户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基本情况、村民所做好人好事及存在的矛盾纠纷等,并指定专人对道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实现内容精细化、管理常态化。三是组建评议机构。设立家庭道德档案管理办公室与村居道德评议机构--道德评议会,通过组织召开道德评议会对村民相关行为进行评价,做出决定并记录在档。

二、舆论引导有方法,提升思想认识

一是营造良好氛围。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50余名志愿者在村一级开展“法制讲堂”、“热心公益”等活动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引导全民参与。建立了村民“道德档案”微信群,所有的好人好事可以随手拍发在群里,引导全民参与,树立崇德向善的风气。三是典型示范引领。号召道德典型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面向群众宣讲党的政策、道德文化,增强村民的荣辱意识,在村民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互相监督、学习典型、争做典型”的浓厚氛围。

三、分数评议定标准,完善奖惩措施。

一是规范评定标准。道德档案实行积分制,每户每年原始积分为100分,按照维护法律尊严、响应国家政策、带头致富等11条加分行为及违法犯罪、迷信邪教、缠访闹访等11条减分细则为标准进行评定并加减分值。二是合理记录办法。每户的积分情况实行半月一登记、一月一公示、半年一奖励,一年一表彰,档案记录内容同时公示在每月的道德红黑榜。三是优化奖惩措施。将道德档案记录内容与每年的“五好三美”“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评选、村级福利等挂钩,对不良记录户予以批评教育,取消享受或者暂缓享受村里的优惠待遇。

 

 

立足生态优势  擦亮品牌名片

广昌县杨溪乡拓宽农民增收新路子

 

杨溪乡位于广昌县南部,地处抚河源头,总人口6400余人,全乡地域面积6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478.34亩、林地5929.32公顷。面对人少乡小、资源匮乏的困境,如何在乡村振兴大局中谋求“小乡镇有大作为”?该乡坚持立足生态优势,按照“党建引领、融入大局、乡村联动、产业驱动”总体思路,瞄准水稻、白莲、食用菌等主导产业,突出村办公司带动作用,采取“农户搞种养、村级来组织、乡镇找平台”的乡村农户联动模式,打造以“抚河源杨溪”为品牌的全域生态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目前,已落实生态稻种植600亩、有机白莲200亩、莲鱼(稻鱼)套养120亩、蜜薯50亩、仙草40亩以及岗梅等林下中草药800亩,带动农户62户,2021年帮助村集体经济增收140余万元。

一、选准致富路,发展“一村一品”。该乡秉持“利用好山好水好生态,孕育好产品,卖出好价钱”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科学制定“一村一品”生态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产业发展专班,积极创新村办公司发展路子,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带贫主体功能,流转耕地1100余亩,发展“白、紫、红”三色生态大米、有机莲、蜜薯、仙草、莲鱼(稻鱼)套养及手工黄糍、手工鱼丝等系列生态农品,并在东坑村开发“抚河源漂流”旅游项目,初步形成“一村一产业,村村有特色”的发展格局,其中,杨溪村生态大米销售额突破100万元,净收益达到43.4万元。

二、拓宽销售路,布局“线上线下”。乡充分发挥县消费扶贫馆产销对接作用,在县扶贫馆设立“抚河源杨溪”系列生态农产品专柜,销售金额达62.7万元;积极参加“百日百县”文旅直播大赛,采取“直播+助农”新型模式,助力企农增产增收,直播期间销售生态大米、生态紫米等6556包,39.6万元;推动抚河源杨溪系列生态农品在县城各大商超和中国移动“和我信”平台上架销售,目前正在向“832”平台、市振兴馆、中石油等平台申报上架。同时,加强与市县农品食品龙头企业的合作,与江西致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江背村有机白莲、杨溪村生态大米、高排村紫米3款生态农品已与该公司签订购销合作合同,探索生态农品产销联合新模式。

三、走好品牌路,兼顾“当前长远”。该乡通过“村办公司+农户”模式,由村办公司与农户签订种养协议,委派7名科技特派员和“土专家”等技术人员无偿提供技术指导,村办公司按合同约定价格统一回购,再由村办公司统一加工、包装、销售。成立了1家乡办公司和6家村办公司,注册了“抚河源杨溪”品牌商标,统一产品商标和外包装,办理了农产品经营销售预包装备案和食品小作坊证,所有生态农品均经过专业机构检测并出具产品合格报告书。目前,已启动白莲、紫米、白米3个单品、3个基地的有机认证,并计划启动有机莲鱼套养有机认证,持续扩大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查看更多评论
用户名是否匿名 验证码看不清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