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热点专题 > 归档专题 > 开展“五型”政府建设 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 工作简报

“五型”政府建设工作简报第23期(总第84期)

发布日期: 2022-11-28 09:05 来源: 市政府办

【典型推介】

 

市交通运输系统坚持改进作风谋发展

优化环境促赶超

 

市交通运输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重点民生服务事项为有效发力点,“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大力破除惠企便民政策获取、“中介服务机构”整治、企业经营许可、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方面顽瘴痼疾,以作风转变促营商环境大提升。

一是纾困解难有活力,便民政策及时享。为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各项工作部署,全方位推广“跨省通办”和电子证照便民服务政策,窗口工作人员坚持横到边、纵到底,进行线上线下“无死角”宣传。今年以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进企业、物流园区、检测站宣传460余人次,张贴发放宣传单册、操作指南8000余份,发送短信息38000余条,切实让企业和驾驶员“知道可以办”、“清楚怎么办”、“能够办得好”。截止10月份,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全省货运行业电子证照申领率为55.49%,排名全省第一。

二是集中攻坚有动力,顽瘴痼疾着力破。面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众多矛盾困难,市交通运输办事窗口始终紧盯企业和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渴望解决、办事频率高、办件量大的事项,大力弘“实干”正气,推行“一线工作法”,把办事窗口前移至运输企业、物流园区、车辆检测站等地,实行“上门办、帮代办、零跑动”服务,累计开展上门及帮代办服务500余人次,切实把作风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具体行动。今年以来,英国威廉希尔公司“跨省通办”实现大幅度赶超跨越,办结率100%,办成率98.89%,从去年全省倒数第二进位为今年全省第一。

三是提速增效有冲力,服务时限再压缩。围绕“对标最高、聚焦最好、锚定最优,坚持干就干得最好、做就做到极致”的目标。办事窗口细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政务事项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措施,对本行业政务服务事项进行规范,实现事项标准最小颗粒化,用标准化提速增效;通过一件事一次办,用集成服务提速增效;通过流程优化再造,用“三减一降”(“减时间、减环节、减流程、降成本”)提速增效。通过具体举措,实现零跑动占比100%,承诺时限平均压缩占比91.4%。率先推出并完成交通运输智慧审批对接工作,6个事项自动审核、实现秒批;8个事项自动获取申报资料、实现秒报。

 

 

东乡区探索“工商联+法院”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新路径

 

今年以来,东乡区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区工商联、区人民法院建立高效的服务联动机制,聚焦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积极探索联合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新路径,2022年8月,区工商联、区人民法院共建沟通联系机制做法入选全国工商联与人民法院沟通联系机制典型事例。

一是成立一个“中心”。“工商联+法院”联合东乡经开区、经开区客商投资协会、浙江商会、福建商会成立东乡区人民法院客商投资企业协会调解中心(简称客商调解中心)。由法院派出法官,企业商会派出调解员开展委托调解工作,当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由法官审查并依法出具调解书,从而减少诉讼程序,缩短民事诉讼时间,免除诉讼费用。客商调解中心自成立以来,受理案件187件,接受咨询86人次,成功调处纠纷121件,其中工伤赔偿等劳动争议82件,成功调解的纠纷总标的为4764.5万元,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二是建立一支“队伍”。建立企业调解联络员制度,由156家企业派出人员组成企业调解联络员队伍,纳入微信群统一管理。企业调解联络员负责参与客商调解中心案件调解,咨询企业遇到的法律问题,反馈、防控和化解纠纷,为企业提供及时精准的法律服务,帮助企业防范化解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风险。“工商联+法院”定期为联络员开办法律培训课堂,先后举办了企业调解联络员法律培训班、非公经济人士法律培训班、民营企业防范诉讼风险培训班等。

三是打造一个“法庭”。东乡区人民法院今年3月东乡经开区客商服务中心设立园区巡回法庭,把法庭搬到企业门口,依法公正审理涉企案件。由法院从事民商事审判的资深员额法官、青年法官助理、书记员组成法律工作团队,主要负责工业园区矛盾纠纷的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就地审理、法律帮助等工作,重点审理园区企业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及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诉讼。园区巡回法庭立足“客商调解中心”平台,主动与经开区、工商联、工会、客商协会、劳动仲裁委员会、企业对接,开启园区企业与法院之间的“法治直通车”,积极延伸司法服务,定期为园区内的企业、员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精准解决企业法律需求,及时向企业提出司法建议,帮助园区企业查堵漏洞、防范风险,变“事后解决”为“事前预防”,让更多纠纷解决在诉前、控制在园区内。

四是搭建一个“服务区”。东乡区非公企业维权服务中心从服务企业发展入手,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制定企业走访安排表,形成每周走访联系企业机制。通过常态化、密集性深入商会和企业走访、调研,引导企业梳理合同签订、生产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了解企业困难与矛盾纠纷,收集企业诉求难题,协调多方推动问题解决。同时开展不定期回访工作,回复告知问题解决进展情况,宣传最新法规政策,帮助企业防范生产经营风险,优化产业结构。如在江西百圣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走访时,发现该企业供销合同签订不规范,存在经营合作法律风险等问题,维权服务中心当即联系法律专家对该企业负责人进行普法教育,帮助企业规范签订供销合同,规范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从而有效维护了企业自身合法权益。今年以来,维权服务中心已受理诉求38件,其中自办19件,分办转办19件,目前已全部办结。

 

 

崇仁县探索实施“双一工程”

积极当好引才惠才用才“中间人”

 

为进一步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引导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向县域经济主战场、主阵地集聚,助力工业创新发展,崇仁县探索实施“双一工程”(一企一博士、一产业一团队),计划利用3年时间,分批引进100名左右博士或副高以上职称人才和5个以上研发团队到企业服务。全县上下联动,共同当好多主体引才、多领域用才、多举措惠才的“中间人”。

一、“塔基塔尖”双力齐发,搭建引才“信号源”。印发实施《崇仁县实施“一企业一博士,一产业一团队”助推工业创新发展三年倍增行动方案(试行)》,对“双一工程”的实施目标、博士及团队遴选条件、企业申报条件、实施进程安排、有关支持政策及工作考核管理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明确县委人才办、县委宣传部、崇仁高新区、科技局、科协、财政局、工信局、人社局等部门为责任部门,要求紧紧围绕工业企业最急于招揽的科技人才、攻关的科技项目、建设的研发平台,紧盯省内外素质高、责任心强、专业对口的人才团队,做好与企业、高校、实验室人才团队的对接和全过程服务,共同将“双一工程”实施方案落地落实,为人才招揽铺平道路,从“塔基”到“塔尖”到向天下英才传播“筑巢引凤”、“求贤若渴”的信号。

二、“线上线下”双向联动,筑牢用才“连心桥”。在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形势下,各责任单位按照统一部署,以一人一表的形式,勤走动、勤联络、勤沟通,“线上”向与崇仁县建立科技合作联系的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广发“招贤令”。目前累计收到博士个人报名61人,团队4个(共计博士31人),其中具有海外就学(访学)经历的达24人(39.3%),具有双一流高校学习经历的达60人(98.4%),副教授以上41人(67.2%),形成了较为充实的“双一工程”博士人才库。与此同时,各责任部门“线下”深入园区企业,根据企业纳税情况等综合经济指标,结合企业自身需求和企业发展前景,分类摸排企业对博士的需求信息,在此基础上汇总形成了30家企业累计50多名博士需求表。按照“需求匹配、专业对口、双方同意”的原则开展了企业需求和博士人才精准匹配,累计为30个企业匹配到博士人才52人,匹配博士团队2个,高质量完成了双向精准匹配需求。

三、“保障奖励”双措并举,配备惠才“服务班”。制定《崇仁县“一企业一博,一产业一团队”高层次人才联系服务办法(试行)》,构建全县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服务等政策体系,为营造爽心暖心舒心创新创业创优环境提供制度保障。按照项目跟踪服务单位+高新区挂点人员+党建指导员(人才综合服务专员)的形式组成服务专班,及时对“双一工程”引进人才及团队开展联系服务工作。通过座谈会、谈心会的形式对联系服务对象进行走访,畅通各级党组织联系高层次人才的渠道,加强思想沟通,凝聚发展共识。及时了解联系对象从事科研开发、技术攻关和经营管理等项目的进展情况,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创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协调解决他们在工作、研究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支持鼓励他们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对他们在职称晋升、成果鉴定、学位评定、受奖表彰和家属子女就业就医就学及住房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协调帮助,尽力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制定人才团队考核和奖励的支持政策,对考核优秀的博士,给予10万元奖励补贴;考核优秀的团队,给予20万元奖励补贴;考核合格的博士,给予5万元奖励补贴;考核合格的团队,给予10万元奖励补贴。

 

 

南城县深耕设施蔬菜产业

种出助农“致富菜”

 

今年以来,南城县紧跟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设施蔬菜富民产业,第一时间制定建设任务工期图,迅速启动大棚设施建设,抢抓蔬菜种植时间节点,邀请乡镇经营主体700余户,种植有西红柿、辣椒等蔬菜,预期年收益510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10万元左右。

一、突出目标导向,在基地建设上快行一步。紧盯3370亩建设目标,坚持高位推动,狠抓要素保障,全力推动项目建设。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责任目标,坚持每旬一调度、每周一督导、每日一通报。二是落实经费保障。抢抓政策机遇,利用专项债申报窗口期,成功申报1.6亿元专项债,有效解决了资金难题。三是创新建设模式。采用EPC模式,由国有平台公司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在全市率先全面完成基地大棚建设、蔬菜种植。截至目前,全县完成种植面积3421.21亩,完成比例101.5%,排名全市第一。

二、突出问题导向,在产业扶持上厚待一分。聚焦解决经营主体“不愿种、不敢种”的难题,通过“宣传发动、政策扶持、专业示范”的方式,激发群众种植意愿。一是宣传为先,发动农户来种。多次组织乡村干部及意向种植农户代表赴赣州宁都学习“七统一分”种植模式,给有意向的农户掰指头、算收益,通过“眼见为实”的例子,充分调到农户种植设施蔬菜的积极性。二是政策兜底,吸引农户来种。在大棚租赁、融资贴息、设施补助、风险保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即大棚按第一年1000元/亩,以后年份逐年递增,第四年不超过2500元进行租赁。给予种植户为期3年的全额贷款贴息,提供1000元/亩的棚内设施补助,种植主体购买种植保险、价格指数保险仅需承担25%的保费。三是专业示范,带动农户来种。坚持“专业引领、示范带动”的思路,引进了山东乐农种苗有限公司,建立2个示范基地,带动全县种植主体700余户种植辣椒、西红柿等设施蔬菜,户均种植10.56亩,真正让蔬菜产业这个“富民产业”在南城生根发芽。

三、突出效果导向,在农事服务上提升一档。围绕“蔬菜丰收、农民增收”基本点,在育苗、种植、销售等环节做好全过程服务。一是集中育苗降成本。打造了占地20亩的徐家镇育秧中心,实行“集中育秧、散户移栽”的模式,满足了全县蔬菜育苗需要,每株秧苗价格比市场价低0.2元。二是技术指导促丰收。引进专业技术团队现场指导,帮助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选优一批基础较好的农技干部跟班学习,培养了一支技术骨干队伍,通过现场指导、开班培训、拍摄短视频、发放技术指南等方式,全面提升了种植户的种植水平。三是拓宽销路保收益。派出工作组赴广东、长沙、武汉、南昌等地对接市场,充分发挥乡贤资源优势,积极拓宽销售渠道,与3家企业签订购销协议,确保蔬菜全部稳价售出。

 

 

乐安县以治学为“着力点”

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乐安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扶贫先扶智,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上持续发力,取得明显成效。

一、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全县16个乡镇“一乡一园”或“一乡二园”均已全部开园,全县农村学前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省级示范园”——县幼儿园为引领,学前教育从规模增长向提质增效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奖补机制,推动部分办条件好的民办幼儿园与县幼儿园合作,增加公办园学位。目前,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87.1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2.3%,公办在园幼儿数占比为55%。

二、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扎实推进“五项管理”,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采取“强校+弱校”“城区+农村”的方式组建教育联盟,各领头学校发挥教学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研讨活动,建立动态、开放、互动的校际协作教研新模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在2021年全市优质课大赛中,该县参赛教师取得优异成绩,共有10人获得一等奖,8人获二等奖,5人获三等奖。2022年9月,乐安县第四小学王乐琴等12名教师评选为“市学科带头人”,第五小学何春燕等21名教师评选为“市骨干教师”。智慧作业助力教学评价改革案例被全省2022年基础教育优秀案例。

三、实施普通高中教育攻坚计划。成立乐安县高考综合改革推进工作小组,进一步夯实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有序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发挥县实验学校龙头带动作用,推行教师薪酬绩效改革,开展办学绩效考核,实行奖优罚劣的良性竞争,普通高中办学特色走出新路子,高考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四、统筹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将学校办成企业的培训基地,企业变成学校的实践基地,把企业需求及时有效地转化为学校育人的标准和方案。新建了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制冷和空调运行与维护、电子技术应用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四个专业实习实训室,新增“双师型”教师11人;与深圳兴明光实业有限公司共建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制冷和空调运行与维护、电子技术应用等特色专业,与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市慧鑫形象设计有限公司共建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与TCL王牌集团签定订单培养协议,进一步提升了职教专业水平。目前该县职业中学整体迁入琅程校区,在校学生3301人,教师162人。新投资5.8亿元打造乐安县职业中学新校区,预计将于2023年9月投入使用,职业教学整体水平将再度飞跃。

 

 

金溪县创新“六最”工作法

打造幸福养老样板

 

近年来,金溪县针对全县人口老龄化特点和养老服务需求情况,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了一大批“暖心”工程,不断夯实养老服务基础,创新养老服务模式,以“六最”工作理念让“养老”变“享老”。

一是最实的投入用于养老。2020年以来,县财政累计投入近1.5亿元用于敬老院医养结合新改(扩)建等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积极探索“古村+”等四种居家养老模式,全县建成居家养老点122个。推行互助式“幸福之家”建设+运营“双补助”制,根据每个居家养老点就餐人数和餐数县财政每年补助3至8万,三年间共投入815.5万元用于社区和农村居家养老点建设和运用补贴。

二是最多的岗位支持养老。全县13所公办敬老院工作人员落实了事业单位身份,县养老中心解决编制7人,县城9个社区安排18个公益性岗位从事养老工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具有长期照护理念及技术的各类专业人才100名,并对400余名城镇失业人员等提供养老护理技能相关培训70余次,建立了一支贴近困难老人、专业服务老人的“永久牌”养老护理队伍。

三是最好的照顾服务养老。在秀谷镇试点“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对1428名符合条件的六类人群进行线上线下政府采购服务,目前已完成手机发放1191台,累计服务 3.8万人次5.7万小时,紧急救援6次。引进湖南普亲老龄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接县社会福利中心着力打造认知症照护体系。目前,该福利中心已入住失能老人79位,其中政府兜底特困失能对象40人,社会化失能老人39人。

四是最严的机制管理养老。公办敬老院一律实行严格的定人定责到岗服务,并落实乡镇民政干部巡访制、民政局监管制;农村居家养老推行“三级负责、专项管理”(村民理事会负责实施、乡镇负责监督、县民政局负责指导);社会养老机构坚持法人负责制、民政局监管制;引进的社区“智慧养老”、湖南普亲老龄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管理机制采取封闭式、功能性、专业化运行。

五是最美的环境给予养老。2019年,经县政府批准,在县城仰山公园新建社会福利中心,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院内森林覆盖,老年人享受养身、养心最佳环境。着力改造13所公办农村敬老院,院院基本达到了生活区干净整洁、休闲区花团锦簇、活动区丰富多彩。全县农村居家养老场所多数安排在修缮好的古祠堂或古屋,环境优雅、古色古香,让老年人心存怀旧、心旷神怡。

六是最亲的关怀注入养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年不少于6次集中走访慰问福利院、敬老院和特困老年人,乡镇创建“党建+养老”服务平台常态化给予物质和精神关爱。民政部门发动爱心帮帮团、心理疏导协会和蓝天救援队等50多个社团党支部开展志愿服务,今年以来,60多个社团组织在“五一”“端午”等重要节日期间走访慰问养老机构100余次,在全县营造出爱老、孝老、敬老、尊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基层新招】

 

广昌县甘竹镇“四个不摘”巩固脱贫成果

衔接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今年以来,甘竹镇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大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镇未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巩固脱贫成果成效明显。

一、高度重视,紧绷推进乡村振兴思想弦。一是高位推动。甘竹镇始终坚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统领,精心谋划,不定期召开党政班子会和工作推进会,确保思想不松懈、工作不松劲。二是健全机构。成立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镇、村均成立了乡村振兴工作站(室),配备了专门工作人员,确保了“有场所办公、有人员办事”;三是强化督查。开展了2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督导,明确了督导方案、成立了督导工作小组。对全镇12个村以查阅资料、上户核实、现场提问的方式进行了督查检查,明确整改时限,对未整改到位的村第一书记和村书记进行了约谈,确保责任压实到位。

二、强化举措,织密防返贫动态监测网。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通过农户自主申报、部门数据筛查、基层干部摸排等“三线并行”方式对全镇农户持续关注,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消尽消”。一是做好重点人群的排查和分析研判。完成了上级民政、医保、残联、就业等部门反馈的14期预警名单共计709人次的入户核查和民主评议,纳入监测对象3户17人。二是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按照“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原则,对全镇范围内所有农户开展拉网式排查,通过排查,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1户4人;坚持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排查,一月一报送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所有农户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和收支情况排查分析,及时发现拟纳入监测的对象。通过排查识别纳入监测对象 1户2人。三是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的宣传力度。所有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家中和村委会公示栏均张贴了“三类人员”申报宣传单,所有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均熟悉防返贫动态监测政策,监测对象纳入和帮扶措施实现全程公开。

三、主动作为,筑牢“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墙。一是强化教育帮扶力度。全面推进各项教育资助政策落实到位,确保符合政策学生应助尽助。2022年春季学期为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困难学生358人次发放补助资金15.3万元。为79名符合条件的“雨露计划”申报扶持对象发放补助资金11.85万元。为12名困难学生发放蔡加赞助学资金补助1.7万元。二是强化医疗保障力度。加大对2022年脱贫户需自行缴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政策宣传力度,全镇2703名脱贫户(含监测对象)均参加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落实了家庭签约医生,无脱保现象,无因病返贫人员。三是强化住房安全排查力度。坚持每月对所有脱贫户住房安全情况进行排查并建立台账,对排查出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列入2022年危房改造计划,确保住房安全有保障。四是强化安全饮水排查力度。加强对城乡一体化供水和饮水点管护公司的考核,要求定期对蓄水池进行清洗,确保饮水安全,全镇脱贫户和监测对象饮水均有保障。

四、优化帮扶,铆足就业产业扶持劲。一是持续支持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发展白莲、水稻、肉牛等种养产业,按照产业类别和规模,给予每户每年最高3000元的生产经营成本补助,2022年发放产业奖补资金179户53.64万元。二是持续培育和发展产业经营主体,实现非贫困村至少有1个致富带头人,贫困村3个,并且每个致富带头人吸纳3人以上脱贫户务工。三是扎实推进就业帮扶。对脱贫(监测)劳动力务工信息进行一周一监测,跟踪了解其务工信息。同时为务工人员发放生活补助和一次性交通补贴,减轻就业负担。2022年发放就业务工补助498户109.56万元;为701人发放一次性交通补贴33.71万元。四是持续开发公益性岗位,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提供农村保洁、乡村道路养护、图书管理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80个。其中光伏公益性岗位19个,护林员18个,扶贫专岗43个;五是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宣传工作,确保应贷尽贷,让政策的红利惠及所有符合条件人员,2022年新增发放贷款652万元。

五、查漏补缺,把好问题整改关。切实抓好省、市、县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建立并实施“台账式管理”和“销号制落实”,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具体整改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时限和整改措施,切实将整改任务分解,压实整改责任。完成了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问题整改工作,对照反馈的13个问题镇村均列出了问题清单并进行了整改。完成了市乡村振兴局在广昌暗访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完成了2021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国家考核评估反馈问题、省考和市县自查发现问题整改,认领了10个问题,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开展了防返贫监测“查漏补缺”自查整改。截至目前,所有发现问题已完成整改并转入长期坚持。

查看更多评论
用户名是否匿名 验证码看不清点我